《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这四大转变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筑了新时代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深刻揭示了标准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未来方向。一、供给结构,政府市场双轮驱动(一)转变核心。突破政府单一供给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与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这是保障市场秩序、服务消费安全、支撑产业升级的关键体系,而标准化恰是开启其未来发展的核心引擎。标准化并非冰冷的条文约束,而是一套科学、系统、普适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准则,它将复杂专业的技术规范转化为大众易懂、企业易行、社会受益的公共规则,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以下是标准化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注入的八大机遇,既立足当下痛点,...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标准化技术服务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一个稳定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提升市场竞争力;又像一座桥梁,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各级各地标准化研究院、协会(社会团体)、标准化服务业企业却面临着内卷的困境,制约了标准化技术服务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标准化技术服务摆脱内卷,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呢?一、当前标准化技术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内卷表现(...
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技术基石,更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2025年《关于加强国家标准宣传贯彻服务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完成从“标准制定”到“标准实施”的范式转换。这场深刻变革不仅重构了标准化治理的制度框架,更通过责任体系创新、实施机制优化和价值创造路径拓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注入新动能。一、国家标准制定实施的战略转型标准化作为国家基础性制度,其演进轨迹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来源:学习标准化 依据《标准化法》和团体标准相关法律法规梳理,团体标准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具有以下十一项核心权益: 一、署名权。起草单位和起草人有权在团体标准文本中体现其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这是对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所做贡献的一种直接认可,有助于提升他们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在相关行业交流活动或学术研讨中,提及该团体标准时,起草单位和起草人的名字会被一同提及,从而增加其曝光度。 二、参与标准制修订的优先权。...
来源:学习标准化 一、基层标准化工作中,落实统一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具体职责有哪些?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其具体职责包括组织贯彻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编制地方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计划;组织制定地方标准;指导本行政区域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在本区域组织实施标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来源:学习标准化 针对我国标准化工作知识碎片化问题,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作实践需求,提出以下20条系统性对策: 一、制度体系革新 (一)建立跨部门协同立法机制。完善标准化工作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行业部门协作责任条款,建好用好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强制要求新标准立项前需进行关联性审查,避免标准冲突(如助力车与电动自行车标准矛盾案例。建立“标准一致性认证”制度,对跨领域标准强制进行兼容性测试。 (二)实施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
来源:中央网信办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学习标准化)
来源:中国标准化 编者按: 自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团体标准”概念至今,这一由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类型已走过十年探索之路。从政策破冰到爆发增长,从填补空白到规范治理,团体标准不仅成为我国标准体系的重要支柱,更承载着推动产业创新、接轨国际规则的时代使命。 值此团体标准发展十年之际,《中国标准化》杂志社特邀请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为主持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许青、中国计量大学教授周立军、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
版权所有©佳木斯防爆电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黑ICP备13001165号-2
访问次数: